保利配资
夜幕降临,武汉鲁磨路上的小摊一字排开,烟火气与喧嚣交织成城市独特的风景。
不过在这背后,城管与小贩的博弈时时上演:一方视街头为避难所或生活希望所在,另一方则负有维持公共秩序之责任。
夜幕下的武汉鲁磨路夜市
为什么中国有“城管”?为什么我们的城管是现在的形式?城管和小贩到底是怎样的关系?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,基于田野调查揭示了街头秩序的真实逻辑。
吕德文教授与学生们在鲁磨路的摊位
1
切入与缘起
你所不知道的“街头江湖”
鲁磨路是连接鲁巷到磨山的一条普通街道,全长2.3公里,宽8米,其中人行道长1.9公里,宽2.5米。这里联结起城市和乡镇,发展与过去。在这里讨生活的小贩正是加在两重空间中的人群,而城管则是这一重叠空间的“秩序”保障。
在城管队长于忠的眼中,鲁磨路的心理地图不同于官员的高空规划视角,也不同于普通市民的随意感受,而是两者结合后的城市微观地理。他所强调的五个关键节点——天桥、车站、菜场、厂门、校门——虽不具备宏大的地标意义,却在市民与小贩的日常中构成了街区秩序的真正支点。
鲁磨路天桥
鲁磨路看似混乱,实则安全有序,其秩序并不依赖警察或城管的强力维持,而是由小贩、商铺和居民之间的势力划分和相互监督构建起来的。
为了进入这一街头世界,吕德文既以协管员身份跟随城管执法,也以小贩身份亲自摆摊,把自己置身于双重的内部视角之中。如同把城管都视作暴力执法者一样,把小贩都想象成弱势群体,同样与实际相距甚远。
事实上,小贩群体内部差异很大,有部分小贩是弱势群体,但更多的小贩是自主经营者,还有部分是拥有雇佣工人的老板,甚至有小贩因特定理由占有摊位而成了街头食利者。很多小贩集多重身份于一身,在不同情景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身份面貌。
夜市管理人员在收摊位费
拥有人力三轮车的游击小贩
鲁磨路的秩序并非黑白分明的对抗,而是城管与小贩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达成的默契。冲突虽不可避免,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矛盾中形成了可以预期、能够延续的街头稳定,这正是城市治理背后最真实的逻辑。
2
“违规”和治理
城管特殊的空间治理术
鲁磨路作为城乡接合部的马路市场保利配资,本身充满了矛盾:一方面是小贩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,另一方面又是城市管理的敏感地带。
城管扫街
城管并没有单纯依赖法律与制度的强制,而是通过空间的细致编码和持续调控来维持秩序。他们将街道划分为片区与点位,由协管员常驻守控,以“点位化”的方式形成属地责任,从而在街头构筑出一种可视、可控的治理格局。
与此同时,天桥下、街角、城管上下班的时间差等“缝隙”,又成为小贩反复回流的机会空间。由此,鲁磨路形成了一种灰色秩序:城管在塑造“可治理空间”的同时,小贩也在利用缝隙创造“机会空间”。
中午时分鲁磨路一街角
这种互动使街道既没有陷入完全的失序,也未被彻底规范,而是在支配与反抗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。吕德文由此指出,城市边缘地带并不是失控的空白,而是通过这种微观的空间治理术被纳入城市治理体系之中,在庇护边缘人群与维持街头秩序之间找到一种现实的调适。
鲁磨路社会控制网络图
3
博弈与协商
城管与小贩的“猫鼠游戏”
在吕德文的研究中,“猫鼠游戏”被用来概括城管与小贩之间日常的互动逻辑。表面上,这是一个对抗性的关系:城管驱赶,小贩逃避;城管设点,小贩游击。然而深入观察会发现,这种“游戏”既包含冲突,又暗含默契。
集中整顿现场,城管“打围”,小贩自行撤退
一方面,城管通过排班、守控点位和巡查制度塑造“可治理空间”,以制度和经验维持街头秩序;另一方面,小贩则依靠回避、拖延、诉苦甚至“弱者的武器”等策略,最大限度延长经营时间,占用空间,以保障生计。
他们的互动像打牌一样各有“计策”,既有守控与漠视、驱赶与拖延的对应,也有教育与求情、容忍与诉苦的对接 。
为了争夺街头支配权,获得情境定义主动权,城管和小贩往往按照对自己最有有利的角色认知行动。
在这一过程中,冲突并非偶然的例外。更多时候,双方通过临时妥协维持一种可预期的稳定:既斗而不破,又相互理解。
正因如此,所谓的“猫鼠游戏”不仅是一个形象隐喻,更是一种法律和社会现实,它揭示了街头执法并非简单的合法/非法划分,而是被灵活的策略、灰色的空间和不断的互动所塑造。
城管和小贩行动图示
4
启示与反思
从街头秩序看城市共同体
通过对鲁磨路等街头场景的考察,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启示:城市共同体的可能性正是在街头的互动中被塑造出来。
在城市化高速推进、陌生人社会逐渐取代熟人社会的背景下,鲁磨路这样的街头秩序并不是靠单纯的强制力维持,而是在城管、小贩、居民等多元主体的互动与协商中逐渐形成。
在灰色秩序中,街头容纳了不同职业和阶层的群体,他们脱离了传统社会控制,也依赖于正式制度,却建立了复杂的社会网络。灰色秩序并非终极秩序,相反,它一直处于流变之中,包容了多元理念,平衡了各个群体的城市权利,兼顾了街头税序和活力,为都市生活提供了缓冲空间。
城管局办公楼下的标语
但是,这本书也指出,城管和其维系的街头秩序面临转型期的巨大挑战,一方面是城管作为“兜底部门”地位较弱,难以应对街头行政环境的复杂和流动性;另一方面,单一身份的幻象又会破坏城管与小贩之间的非对称关系,难以回应多元诉求。
你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城管与小贩吗?
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吧
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
洞察入微的非虚构好书
用一本书,从一条路
道来城管、小贩与街头秩序的故事
公号粉丝限量专享
扫码领券后折合5折优惠
扫码进群,更多福利
-End-
观点资料来源:
《鲁磨路:城管、小贩与街头秩序》
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:scb01@pup.cn
▼点击名片 ⭐标关注我们▼
从中国本土出发,探寻城管的存在意义
倍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